武汉明代青花鱼藻大碗寄售宋代朝奉郎萧揔乃贵胄,其墓志涉及宋代名人、萧姓源流、地方史志等问题,是珍贵的出土文字资料。2011年7月至2012年1月和2013年3月至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郑州大史学院考古系对淅川单岗遗址先后进行两次发掘。在次发掘过程中清理出屈家岭文化时期的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瓮棺等遗迹,出土较为丰富的陶器、石器等遗物。该遗址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南地区屈家岭文化的文化特征与年代以及聚落布局与结构等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十七省二十局开机铸造铜圆。十七二十局先后铸造的当十铜圆,各不相同,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仅以明显区别划分,其版式亦有数百种之多,如以细微区别划分,其版式在千种以上。因此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以收集到名誉钱币之“大清铜币”为乐事。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明显特征。大清铜币铸造工艺精细,收藏价值极高,因存世量极为稀少,导致当代铜圆收藏爱好者每每以搜寻不同版式铜圆为乐事,偶有新版式铜圆发现,则欣喜若狂。清代铜圆版式繁多,尤以户部大清铜币为,在收藏界广受追捧。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程度看,预计后期大清铜币的行情还将犹如破竹之势狂涨。
武汉明代青花鱼藻大碗寄售
直径:2.8cm 重量:6.5g
此件藏品大清铜币户部属铜币稀罕珍品,包浆圆润。钱币正面珠圈内铸有"大清铜币"四字,中间为"湘"字。珠圈外上环为满文及干支纪年"丙午",左右分列"户部"二字,下环铸"当制钱十文";钱币,币面历史痕迹明显,钱文清晰,字体深俊,端正工整,挺拔秀美,十分漂亮。钱币背面为蟠龙,上端是“光绪(或宣统)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栩栩如生的神龙,雕刻工艺精美,龙纹细腻,龙麟深邃,龙眼炯炯有神,威武霸气,尽显威严,十分震撼,让人看了无不拍手叫绝。珠圈外上环镌"光绪年造"四字,英文环绕其中,融入了国外文字文化,可见清朝时期开始我国已有对外接触交流的现象,是该时期鲜明的历史印记。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值得入手!
武汉明代青花鱼藻大碗寄售2007年,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发现了我国唐至五代时期名门望族范阳卢氏一支的家族墓地。墓地共出土墓志两方,一方为卢真启墓志,一方为其子卢价墓志。其中卢价墓志已发表,而卢真启墓志史料价值也颇高,为了解和研究唐至五代时期卢氏家族的历史,添了新的实物资料。水陆攻战纹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一种青铜器画像纹饰,其人物形象简练生动,情节描绘翔实繁杂,空间处理宏大开阔,是战国时期高超的绘画技能与青铜装饰工艺的完美统一。画面反映出人们对自信勇武、拼搏奋争、进取向上精神的崇尚,从文化的深层折射着一种以法家精神为内在理路的审美取向,故在以儒道精神为主流的华夏审美体系中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综合有关佛教舍利塔基和所瘗埋舍利容器的考古发现,可以将北朝至唐代舍利瘗埋制度的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北朝早期,北朝晚期、隋至唐初,唐高宗至武宗灭法,宣宗复法至唐末。古代的佛教舍利容器传播到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新罗等古代国家,并与当时当地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其具体形貌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