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丙烯聚合只能得到低聚合度的纸化产物,属于非结晶性化合物,无实用价值。1954年,Ziegler和Natta发明了Ziergler-Natta催化剂并制成结晶性聚丙烯,具有较高的立构规整性,称为全同立构聚丙烯或等规聚丙烯。这一研究成果在聚合领域中开拓了新的方向,给聚丙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在塑料制品以及纤维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莱芜聚乙烯醇抗裂纤维-价格
对于废水盐分组成复杂、多种盐同时存在的高盐废水,资源化处理工艺的重点在于分盐过程,即采用膜技术对高盐废水进行盐分分离。目前,可用于分盐资源化的膜技术有纳滤(NF)技术和选择性电驱动膜技术。如废水中硫酸盐和氯盐含量均较高,但SO42-的质量分数不超过8%的高盐废水,可用NF实现硫酸盐与氯盐的分离;若废水中硫酸盐和氯盐含量相当,且Cl-的质量分数不低于1%,可用选择性电驱动膜,将一价盐分离出来;NF技术和选择性电驱动膜技术同样可以用于单一盐的进一步提纯和净化处理。
1957年,由意大利的Montecatini公司首先实现了聚丙烯的工业化生产。1958-1960年,该公司又将聚丙烯用于纤维生产,开发商品名为Meraklon的聚丙烯纤维,以后美国和加拿大也相继开始生产。
1964年后,又开发了捆扎用的聚丙烯膜裂纤维,并由薄膜原纤化制成纺织用纤维及地毯用纱等产品。
20世纪70年代,短程纺工艺与设备改进了聚丙烯纤维生产工艺。同期,膨体连续长丝开始用于地毯行业。目前,全球90%的地毯底布和25%的地毯面纱由聚丙烯纤维制得。
1980年以后,随着聚丙烯和制造聚丙烯纤维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茂金属催化剂的发明使得聚丙烯树脂的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于提高了其立构规整性(等规度可达99.5%),从而大大提高了聚丙烯纤维的内在质量。80年代中期,聚丙烯细特纤维替代了部分棉纤维,用于纺织面料及非织造布。加上一步法BCF纺丝机、空气变形机与复合纺丝机的发展以及非织造布的出现和迅速发展,聚丙烯纤维在装饰和产业用方面的用途进一步拓宽。另外,各国对聚丙烯纤维的研究与开发也相当活跃,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完善,大大扩大了聚丙烯纤维的应用领域。
同时,表面抗附着性能与表面的疏水性能密切相关,疏水性越好,细菌的附着率越低。该超疏水膜层的成功制备,是::CVD技术在舰船船体等表面制备抗污、、防腐蚀超疏水膜层方面的有力探索。不同样品表面接种细菌,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相较于常温常压CVD和PECVD,::CVD法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和无需复杂昂贵设备等优点,更具备工程化应用的潜力。他Ignasi等采用离子刻蚀和启动化学气相沉积(iCVD)相结合的两步法,使铜表面获得超疏水性能,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FM)、扫描电镜(SEM)、原子探针(XPS)、极化曲线测试等方法研究了超疏水膜层的形貌、化学成分和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铜表面WC:高达163°,迟滞角低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