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丙烯聚合只能得到低聚合度的纸化产物,属于非结晶性化合物,无实用价值。1954年,Ziegler和Natta发明了Ziergler-Natta催化剂并制成结晶性聚丙烯,具有较高的立构规整性,称为全同立构聚丙烯或等规聚丙烯。这一研究成果在聚合领域中开拓了新的方向,给聚丙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在塑料制品以及纤维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德宏聚丙烯抗裂纤维实业
联盟将以融合、创新、开放、共享发展为使命,促进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和深度合作,促进信息、项目及资金等要素的供需对接和知识共享,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有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航运经济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港口航运产业应用,推进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和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打造统一开放的港航大数据应用生态,推动物流技术装备现代化,推进港口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一流智慧港口和数字口岸。
1957年,由意大利的Montecatini公司首先实现了聚丙烯的工业化生产。1958-1960年,该公司又将聚丙烯用于纤维生产,开发商品名为Meraklon的聚丙烯纤维,以后美国和加拿大也相继开始生产。
1964年后,又开发了捆扎用的聚丙烯膜裂纤维,并由薄膜原纤化制成纺织用纤维及地毯用纱等产品。
20世纪70年代,短程纺工艺与设备改进了聚丙烯纤维生产工艺。同期,膨体连续长丝开始用于地毯行业。目前,全球90%的地毯底布和25%的地毯面纱由聚丙烯纤维制得。
1980年以后,随着聚丙烯和制造聚丙烯纤维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茂金属催化剂的发明使得聚丙烯树脂的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于提高了其立构规整性(等规度可达99.5%),从而大大提高了聚丙烯纤维的内在质量。80年代中期,聚丙烯细特纤维替代了部分棉纤维,用于纺织面料及非织造布。加上一步法BCF纺丝机、空气变形机与复合纺丝机的发展以及非织造布的出现和迅速发展,聚丙烯纤维在装饰和产业用方面的用途进一步拓宽。另外,各国对聚丙烯纤维的研究与开发也相当活跃,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完善,大大扩大了聚丙烯纤维的应用领域。
由于国家在各码头的投资及占股比例不同,此时作为“性基金”的港建费,在征收问题上显得处境尴尬。同时,大部分港口已经收取了用于公共设施的维护建设货物港务费,再收取港建费则存在重复收费的问题。除此之外,尽管港口建设费的征收对象、范围及标准有统一的规定,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五花八门。如浙江省、上海浦东码头等已根据国家财政部的政策导向开始对港务费与港建费合并收取,而其他码头则在征收与否和征收对象上无统一标准,不合理的征收标准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间及企业间的不平等竞争。月21日上午,广西防城港冷链集装箱办理站内2只产自东盟的6吨水产品冷藏箱,与菜籽油、豆粕组成“冷链+普货”班列缓缓开出,发前往四川达州市,预计3天之后达州市民的餐桌上将端上这一批“东盟菜”。广西是国内水产品的主产区,同时也是东盟水产品进口的主通道,每年有大量的水产品输出至全国各地,该批6吨水产品主要为海鱼、海虾等,是四川火锅中的热门食材,深受当地百姓喜爱。过去一直以冷链专列的模式开行,需要凑齐8个箱方能发车,本次首列“冷链+普货”精品班列的顺利发出,有效打破了改制约,有利于冷链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