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丙烯聚合只能得到低聚合度的纸化产物,属于非结晶性化合物,无实用价值。1954年,Ziegler和Natta发明了Ziergler-Natta催化剂并制成结晶性聚丙烯,具有较高的立构规整性,称为全同立构聚丙烯或等规聚丙烯。这一研究成果在聚合领域中开拓了新的方向,给聚丙烯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在塑料制品以及纤维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青海西宁聚乙烯醇抗裂纤维价格
作为异养菌的反硝化菌,污泥产率是蛮高的。实际当中需要按照此来计算:投加一般按照3倍来加。还有2个疑问求教一下,反硝化所需碳源还有另一计算公式,BOD=2.85N+1.71N+DO-1-按照1g甲醇相当于1.5gCOD,B/C=.78,C(甲醇)=2.47N+1.53N+.87DO计算,去除1g盐氮所需BOD=2.47*1.5*.78=2.89,与的系数略有差别,是否可认为是实验精度所致?-2-对照2个公式的系数而言,亚盐氮的系数比列与其他两项的比列不同:2.47/2.85=.87/11.53/1.71为何?当然其差值也相当小,是否也是可以忽略的?:nswer:2121221:BOD那个是按照氧来计算的根据得失电子数:氧:(5*16)/氮(2*14)=2.857不是2.85,那上面写错了,1g甲醇对应1.5的COD没错,但B/C这个就不那么准确了,所以计算有误差公式的系数不同是因为牵扯了同化,二者的同化系数污泥产率不同,怎么能让它对等,不可以忽略。
1957年,由意大利的Montecatini公司首先实现了聚丙烯的工业化生产。1958-1960年,该公司又将聚丙烯用于纤维生产,开发商品名为Meraklon的聚丙烯纤维,以后美国和加拿大也相继开始生产。
1964年后,又开发了捆扎用的聚丙烯膜裂纤维,并由薄膜原纤化制成纺织用纤维及地毯用纱等产品。
20世纪70年代,短程纺工艺与设备改进了聚丙烯纤维生产工艺。同期,膨体连续长丝开始用于地毯行业。目前,全球90%的地毯底布和25%的地毯面纱由聚丙烯纤维制得。
1980年以后,随着聚丙烯和制造聚丙烯纤维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茂金属催化剂的发明使得聚丙烯树脂的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由于提高了其立构规整性(等规度可达99.5%),从而大大提高了聚丙烯纤维的内在质量。80年代中期,聚丙烯细特纤维替代了部分棉纤维,用于纺织面料及非织造布。加上一步法BCF纺丝机、空气变形机与复合纺丝机的发展以及非织造布的出现和迅速发展,聚丙烯纤维在装饰和产业用方面的用途进一步拓宽。另外,各国对聚丙烯纤维的研究与开发也相当活跃,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的普及和完善,大大扩大了聚丙烯纤维的应用领域。
BOD才是有关环保的指标。生化需氧量的计算方式如下:BOD(mg/L)=(D1-D2)/PD1:稀释后水样之初始溶氧(mg/L)D2:稀释后水样经2℃恒温培养箱培养5天之后溶氧(mg/L)P=水样体积(mL)/稀释后水样之终体积(mL)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比值能说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多少是微生物所难以分解的。微生物难以分解的有机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更大。与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区别:COD,化学需氧量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